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: 你们好!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《数学》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: “直线与 平面平行的判定” ,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、教学过程、教法分析与评价分析这几个 方面的认识。敬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。 一、教材分析 我将通过学情分析、教材的地位与作用、教材的数学思想、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这些 方面对教材来分析。 (1)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空间线面位置关系, 并且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, 这次课要在前 面学习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空间内线面平行的判定。 (2)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要研究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, 它既是学过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深入, 又是继 续学习面面位置关系和多面体的基础知识,以及是学生树立空间观念的基础。 线面平行的应用十分广泛, 因而这节课无论在学习数学知识, 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,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 (3)教材的数学思想 本次课的数学思想主要是:线面平行降维,转化为线线平行的转化思想。这种转化是高 维与低维的互相转化,反映了立体几何的学科特点:立体几何是平面几何的发展,并常常将 高维问题化归为低维问题来解决。 (4)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: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。 教学难点: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发现及证明, 突破难点: 关键是应用多媒体形象,生动地展示规律的本质。 (4)教学目标
知识目标: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。 能力目标:通过定理的发现,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观察、分析、归纳猜想的思维方法,并且
培养学生勇于探索、锲而不舍的精神。
情感目标: 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,激发学习的兴趣,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 精神
二、教法分析 1. 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。 数学来源于实践,因而新课的引入设计与本课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,引导学生观察、归 纳,培养学生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2. 引导发现法 引导发现法属启发示教学,是通过教师引导、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在课堂 上多活动,多观察,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来,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思维过程中领悟 到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。 3. 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,直观、生动,突出重点,突破了教学难点,增加了课堂容量, 提高了课堂效率,同时弥补了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时,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。 三、教学过程 (1) 提出问题,知识迁移 首先问学生空间线面之间位置关系及其交点情况,通过 定义让学生知道线面平行就是线面没有交点 (2) 创设情境,发现问题 通过举例实验观察书封面边缘与书所在平面以及日光灯
地面的关系,让学生观察找出他们的共同点,发现新问题 (3) 深入探索,得出定理 学生动手去画出一条直线,使它与一平面平行,让学生 自己去摸索线面平行的判定;再给出线面平行的图让学生判断,进一步提问如果平面α 内有一直线 b,且 a∥b,那么图中直线 a 与平面α 还平行吗 ?从而探索出定理,线线 平行推出线面平行,并对其作符号表示、理解和证明 (4)思考应用,游刃定理 通过习题,学生学会应用应用判定定理,熟练掌握。 做例 1: 求证空间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另外两边所在的 平面 练习 1,练习:如图长方形 ABCD-A’B’C’D’中,求 (1)与 AB 平行的平面(2)与 AA’平行的平面(3)与 AD 平行的平面 (5)共同小结,回顾知识 小结判定定理,并且布置作业,课后巩固定理 作业:课后习题 P68 3,4,5,6;复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;预习平面与平面 平行判定定理 作业包括书面作业,以及复习和预习作业 四、评价分析 综上所述,对本次课的评价如下: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,激发探究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。 以问题为载体,体现了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潮流。 以训练为主线,很好地发挥了“双主”作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,不仅具有形象、生动、直观,还可以增大课容量,提高课堂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