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 0 1 4 年第4 期 移 教 学 研 究 ◆ 高 中 发 明 创 造 课 教 掌 藩 探 讨 徐佳 明 ( 山 东省青 岛 市城 阳第 一 高级 中学 2 6 6 0 0 0 ) 摘要 : 创新. 是人 类社会发展 生生不息 的 动力 ; 创新 , 是时代的要求 , 历史的召唤。发 明 例如 . 在创新改变创 造法 的讲授 中 . 强调 改 变物 品的长度 、 大小 、 结构、 重量、 形状、 内 明出电灯或 留声 机 也有学生认 为别人都发 明完了 . 难 以找到发 明创造 的切 人点 . 总是感 到难 以下手 创造课 更是 深受 中小学生喜爱 的一种学校素 质教 育的重要方式。 关键词 : 发明 创新 教 学 实践 容、 材料 、 原理 、 成分 、 使用 方法 、 使用 场所或 其他 内容等 . 我们 可以给 出一个 即定 内容 . 如 尺、 手表 、 自行车 、 气球 、 玻璃杯 、 灯泡 、 铅笔等 等. 怎么样可 以改变它?可以把 它改变成 什么 样子' 针对 这些情况 .教 师应给 与学 生一定 的 帮助 . 设立“ 小 目标 ” 并 通过 完成 这些 “ 小目 标” 来 帮其建 立信心 . 使学 生形成 “ 创 造并不 是 高不可攀… ‘ 我也可 以做得很 好”的坚定信 念 .让他们从生 活学习和身边 的小 事 中发 现 问题 . 并通过解决 问题 的方式大胆发明创新 我们学 校 在 2 o 0 9年参 与 中国教 育 学会 “ 十 一五 ” 国家级 科研 规划课 题“ 发明创 新教 再如 . 讲授“ 主体 附加法 ” 时. 改变 以往 的 一 育体 系的研究与实践” 经过培训与研究我们 发现 。 只要 加入 “ 一点 方法 , 多种形 式 ” , 就会 支粉 笔 、 一块黑 板的教学 . 将 学生听得传 统 方式 为通过多媒体展 示的“ 主体 附加法 ” 进行 发 明选 题的活动课 .通过多媒体 视频及 网络 为学生 展示一些其他 地区 的学生 进行发 明创 造 的过程及 发 明创 造成 果 . 让学生 “ 亲 历” 过 正如伟大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所 言 : “ 处处 是 发明之地 . 时时是发明之 时 . 人人是发 明之 人 ”在这个 比地球 还广阔 的发 明创造天地 里. 只要大胆地播 种我们 的智 慧 . 寻觅发 明创 造的闪光 点不是一件难办 的事情 青少年的发 明创 造活动是 实践性很强 的 使发明创造变得不再困难 . 不再神秘 自从学 校开 设 了“ 发 明创 造课 ” . 我 便承 担了教学 的任务 .如何上 好发明课成 为首要 解决 的问题 .通过不 断探究与其他 各学科 的 整合 . 尤其 是与高 中通 用技术课程 的整合 . 从 而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 程从 而受启发 . 从 身边 的小事 出发 . 选定 一个 或 多个 课题进行发 散思维 .然后 选出一个课 题进行 二次发散创 造 在这样一 次次 的发 散 反 复中 . 学生主 动参与课题 的研 究与展示 . 从 而 自主地 总结 出“ 主体 附加 法” 的要领 . 在成 功 的喜 悦中体会创造 的乐趣 .从 而发挥学生 在创造课程 中的 主观能动性 活动 , 要整体 考虑 . 科学安 排其 实践活 动 . 而 在这个艰辛 的实施过程 中就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