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后反思:
《象形字真奇妙》 上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一些象形字。 让学生通过学习儿歌, 了解“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”的特点,并激发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学习、识记象 形字的兴趣,同时教会学生一种新的识记生字的方法。儿歌内容简单易懂,琅琅 上口,文中出现的象形字十分典型,并配有相应的插图,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,有助于达到对“象形字”的认识与理解。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, 我采用实物图片与象形字以及汉字配对。如在教学象 形字“舟”时,先将小船的图展示给大家看,然后出示“舟”字让孩子们观察, 问:这幅图与“舟”字有什么相似之处?马上有孩子说“小船的形状就是舟”, 就这样,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“舟”的字形。又如,在教学“勺”、“燕”等字 时也配上相应的画面,刚一展示字图,孩子们就猜出了相应的字,比教师一字一 词的范读效果好多了。拓展部分出示了“象”和“鸟”的象形字,让学生将自己 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,了解“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”的特 点,学生显得兴趣盎然,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 在整节课教学十个象形字环节,我把识字的权利还给了学生,让他们做小老 师教其他孩子。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,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。因此在 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助互学。 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可以与同桌,可以与全班孩子一 起学习或巩固字词。 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,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 作学习的精神。在这样的过程中,也加快了识字的速度,提高了识字的效率。 象形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。“小船、水波、鱼”等等事物相信学生在平日的 生活中并不陌生,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事物与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。课前,我 让孩子们搜集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,在课上和大家一起交流,互相考一考。这可 以鼓励学生做个细心的观察者,去发现自己生活中其他的有趣事物以及象形字, 发现这些象形字与特定事物间的内在联系。这样,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 料,让学生学以致用,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,扩大识字量。但是由于时间 原因,这一环节的交流不够充分。应该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成果,然后再 让学生上台展示。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,而对于枯燥的事物,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。如 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, 不仅识字的效率低,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
的发展。 因此,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 氛围, 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, 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, 只有这样, 学生才能乐于识字,主动识字。这是我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,感受最深的地方。